一分鐘了解【護踝】壓力分級▶針對痛點 挑選護踝
常見的腳踝疼痛問題
1.骨頭:骨折
2.韌帶:韌帶扭傷
3.肌腱:肌腱拉傷
4.神經:跗骨隧道疼痛
5.扁平足:脛後肌疼痛
腳踝承受著整個身體的重量,也是維持平衡、調整姿勢、步行和運動的關鍵,當腳踝疼痛時需找出原因,對症下藥以護腳踝正常運作,避免反覆扭傷,導致腳踝結構不穩定成為"玻璃腳。
需穿戴護踝的情形
踝關節由韌帶、骨骼結構、肌肉組成,當站立時能夠有彈性的承重、走路跑步能耐震、推進時能產生爆發力,於腳踝有傷的情況下,配戴腳踝護具能加壓緩解疼痛、減緩腳踝腫脹感,讓腳踝適度休息,也降低受傷機會。
需穿戴護踝的情形如:
1.羽球、籃球、排球等急、轉、停、跳之球類活動
2.行走於崎嶇不平、陡峭的路面
3.頻繁用力導致腳踝疼痛
4.韌帶扭傷、撕裂傷
5.術後保護
6.舊傷未癒
護腳踝的方式有哪幾種?
1.白貼(無彈性):用在限制腳踝關節角度,避免過度扭曲關節而拉傷
2.彈性貼布:運動時穩定踝關節
3.護踝護具:提供支撐,避免扭傷可能
4.壓力襪:緩解壓力、腫脹、降低受傷機率
護腳踝的方法很多腳踝護具、方法數不勝數,護踝護具因能隨時隨地穿戴使腳踝得到加壓保護,且能穿於鞋中隱形不易見的使腳踝疼痛得到舒緩、更是操作簡單、穿戴容易,輕鬆護腳踝,但常因錯誤的聽信腳踝護具推薦及未正確的使用護踝導致腳踝疼痛無法得到加壓舒緩,造成反效果。
護踝的作用
護踝的主要功用為支撐、保護踝關節周圍組織、減輕壓力、腳踝腫脹或腳踝疼痛、緩衝關節內作用力、 限制關節活動、維持踝關節的位置和正確角度、增加踝關節穩定性,以利恢復及減輕關節疼痛或僵硬感。
據統計,即使在腳踝疼痛或扭傷時開始使用護踝、貼布,並搭配復健、訓練等,仍然有高達 40% 的機率在腳踝疼痛或扭傷後演變成大家常聽到的「玻璃腳」,所以護腳踝不再是傷後才需開始進行,而是須於日常中開始使用腳踝護具保護腳踝降低扭傷及疼痛的可能。
注意:
需依照說明及醫生建議正確配戴腳踝護具,常見錯誤有兩種,一種是誤判痛因,一種是配戴時間過長,都將造成反效果。
挑選護踝的要素?
市面上的護踝品牌、護踝推薦款式非常大量且多樣數不勝數,種類也是日新月異,
例:
走路健行的襪套式護踝(Bauerfeind保爾範 專業運動護踝)$1800
傷後固定及復原期支撐的旋鈕式護腳踝(EX:康得適CJ-9A02)$1280
劇烈活動及傷後保護的X型矽膠護踝(EX:康得適CJ-901)$520
慢跑及田徑比賽的繃帶式護踝(LP 踝部矽膠彈性繃帶護踝)$550
種類多樣的腳踝護具中,並非皆適合您的需求,且能改善您的疼痛問題,該如何挑對腳踝護具在患部進行正確加壓,才能有效體現出護踝的功用及效能,並舒緩腳踝疼痛?
1.確定痛點及痛因
2.挑選具有穩定性能穩定患部避免二次傷害之護踝護具
3.挑選適中尺寸,避免過於合身過於寬鬆都將導致反效果
4.使用具有彈性、透氣材質之腳踝護具提高舒適度,增加穿戴慾望
你學會了嗎?
一起正確守護腳踝!